10月29号傍晚六点半,义乌商贸区那家开了八年的“金福祥”珠宝店刚要挂“暂停营业”的牌子,玻璃门被推开时,进来的方女士攥着个皱巴巴的快递纸盒,脸白得像浸了水的宣纸——她一开口就问“130克黄金最快多久能拿”,连柜台里的金条款式都没扫一眼。
店主张建国的指尖蹭了蹭柜台上的翡翠平安扣,后背猛地发紧:做珠宝生意这么多年,他见过买婚戒时红着眼眶的姑娘,见过给妈补金镯子的儿子,从没见过有人买上百克黄金像买超市促销的大米——方女士的刘海全被汗浸得贴在额头上,攥着银行卡的手一直在抖,连“克价”都没问。
“妹子,你买这么多黄金是打算存着?还是给家里人带?”张建国故意把计算器按得“啪嗒”响,眼睛盯着方女士怀里的快递盒——里面露出的身份证上,地址是隔壁县的服装厂,“现在金价虽说稳,但变现得等三天,急不得。”
“不用变现!”方女士的声音突然提高,快递盒里的银行卡滑出来一张,“我男朋友说,把黄金给平台的人,明天就能翻两倍……他在金融公司做管理,有内部渠道!”
这句话像根细针,一下扎进张建国的耳朵里——上星期派出所刚给商户做反诈培训,案例里就有“以‘投资变现’为名,诱购买黄金转卖”的套路。他不动声色地摸出手机,偷偷按了110,嘴上还顺着说:“那我去仓库给你拿最重的金条,正好有刚到的50克一根的,凑150克行不?”
五分钟后,民警陈阳推开门时,方女士正把银行卡往POS机里插。她看见的瞬间跳起来:“你们凭啥管我?我自己赚的钱,想买啥买啥!”
陈阳搬了把椅子坐在她对面,递过去一杯温水:“妹子,我帮你看看那个‘投资平台’的提现规则呗?我朋友也在做金融,说不定能帮你省点手续费。”
等方女士点开手机里那个带着“环球金融”字样的APP,陈阳的手指在屏幕上划了两下——界面上的“持仓金额”是用代码生成的,点进去的“客服”头像还是从某社交平台盗的网红图。“你那个‘男朋友’,是不是上个月在采购APP上加的你?是不是每天早上给你发‘早安,吃了吗’,然后说‘我有办法让你钱生钱’?”
方女士的脸一下子白了:可不是吗?那个叫“阿杰”的男人,每天陪她聊到凌晨,说等赚了钱就带她去三亚看海,说“我不会让你吃苦”,谁知道是个躲在电脑后面的子。直到民警把APP的源代码调出来,她才瘫在椅子上,眼泪砸在快递盒上:“那是我给服装厂进布料的钱……我以为他是真的想跟我过日子。”
张建国递过来一张纸巾,指节敲了敲柜台:“我去年遇到过个姑娘,跟你一样——被网友着买了80克黄金,等发现平台登不进去,坐在我店里哭了三个小时。”
那天晚上十点,方女士跟着民警走出珠宝店时,风卷着银杏叶吹过街角的路灯。她把手机里的“阿杰”拉黑,又删了那个假APP,回头对张建国说:“叔,谢谢你——要是今天没你多嘴,我这三年的辛苦就全没了。”
张建国站在店门口挥了挥手,灯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:“不是我要谢我,是要谢你愿意听我问那两句。”
昨天我联系义乌警方时,陈阳警官说,这起案子里的“投资平台”已经被捣毁,后台数据显示还有七个受害者——他们的“男友”话术如出一辙:先谈感情,再谈投资,最后让买黄金“变现”。“网恋不是错,但涉及钱的时候,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他叫什么?在哪上班?有没有见过面?”陈阳在电话里叹气,“那些说‘稳赚不赔’的投资,不是陷阱就是饼——天底下哪有掉下来的馅饼,能刚好砸中你?”
今早刷朋友圈,看到方女士发了条动态:“把快递盒里的银行卡收进抽屉,今天去服装厂补了布料,老板说下周就能出货。”配图里她站在车间里,身后的缝纫机转得飞快,阳光穿过窗户照在她脸上,笑里带着点劫后余生的轻松。
有些局像裹着糖衣的炮弹,甜言蜜语背后藏着的,是要掏空你口袋的刀子。幸亏总有像张建国这样的人,愿意在你要跨进坑的时候,多问一句“你买这个做啥”;幸亏总有民警,愿意蹲下来跟你说“我帮你看看”。
而我们能做的,不过是把这件事说给更多人听:当陌生人跟你谈“恋爱”又谈“投资”,当有人让你买黄金、转钱“变现”时,先摸摸自己的口袋——那里面装的,是你早起赶货的汗水,是你熬夜算账本的认真,别让几句“我想跟你过日子”,就把这些都拿走了。
毕竟,真正的日子,从来不是靠“投资变现”过出来的——是靠双手赚的每一分钱,靠对陌生人多一句的关心,靠遇到可疑时,愿意停一停、问一问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