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3日傍晚,美国交通部长肖恩·达菲的一席话,让已经闹了近两周的政府停摆风波,瞬间炸出了更刺痛的“安全警报”——他公开明确:“如果停摆继续威胁航空安全,我们会毫不犹豫关闭整个美国空域。”这句话像颗石子扔进沸水里,把美国民众的焦虑直接顶到了最高点。
其实现在的情况已经够乱了:全美多地机场再现大面积延误,有的航班等3小时才能起飞,广播里反复念叨“空管员人手不足”;达菲说“目前还没到关闭那一步”,但话里的潜台词谁都懂——再耗下去,安全红线扛不住了。
更扎心的是“人”的问题。早在停摆前,美国就缺2000到3000名空管员,很多人已经连续几个月超时上班;停摆后更惨,1.3万名空管员和5万名安检员工被迫“无薪工作”,最近请病假的人越来越多。有位亚特兰大机场的空管员在论坛里写:“昨天我同事值夜班时差点睡着了,他说‘我已经3天没拿到工资,孩子的奶粉钱还没凑够’——你说,这样的状态怎么保证安全?”
还有乘客的吐槽:“我上周从洛杉矶飞芝加哥,原本2小时的航班,等了5个钟头。机场工作人员偷偷跟我说‘今天就3个空管员,要管10条航线’,我当时握着机票的手都抖了——这哪是坐飞机,简直是赌运气。”
这事儿根本不是“突发状况”。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去年就警告过“空管员短缺已到临界点”,可两党那会儿还在为预算吵架,没人当回事。现在停摆一来,直接把“慢”变成了“急重症”——无薪、超时、压力大,再结实的人也扛不住啊?
达菲的“关闭警告”,与其说是“威慑”,不如说是“无奈的摊牌”:再这么闹下去,连最基本的出行安全都保不住了。可看看两党的反应——还在为“边境墙预算”“医保法案”互怼,压根没把老百姓的死活当回事。有网友评论得扎心:“他们争来争去,最后埋单的是我们这些要赶飞机的、要养家的普通人。”
现在美国航空系统就像根快绷断的弦,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不会断。但有一点很清楚:如果两党再继续“耗”,“关闭空域”可能就不是“警告”,而是“必须做的选择”了——到那时候,受影响的可不止是美国乘客,连全球航线都得跟着乱。
说到底,所谓“停摆危机”,不过是两党把老百姓的安全当筹码,玩权力游戏的“副作用”。可这副作用,也太疼了点吧?
